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午剩的最后一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其中他最喜的一本书是《一些原材料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可能和煤炭打。在给金秀的一封很的信中,他主要向她表明为什么他不能和她结合的理由。他祝愿亲的金秀妹妹和顾养民或别的一个男人幸福地生活……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
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前了车,抬望了望耸的选煤楼、雄传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温的季风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哨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青和生命的歌。
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准备:1982年—1985年第一稿:1987年秋天—冬天第二稿:1988年天—夏天[全书完本书由【海棠书屋网】网友心编辑制作 提供免费载,版权归作者所有。]
后记
这五卷文集可以说是我四十岁之前文学活动的一个基本总结。其间包着青的激,痛苦和失误,包着劳动的汗、人生的辛酸和对这个冷世界的复杂验。更重要的是,它也包了我对生活从未淡薄的挚与。至此,我也就可以对我的青年时代投去最后一瞥,从而和它永远告别了。
这五卷文集的版,得益于陕西人民版社和本书编选者陈泽顺、刑良俊同志,没有他们的帮助,这件事是不可能成的。
我庆幸降生于这个伟大而值得自豪的国度。它厚的历史文化,辽阔的疆土和占地球的五分之一的人,使得其间任何人的劳动都能得到广大的支持,同时也发生广大的影响。无论我们曾经历了多少痛苦和磨难,且还将要面对多少严峻考验:也不论我们于何位置何境地,我们都会为能服务于伟大的祖国和如此众多的同胞而心甘愿地献自己毕生的力和才智。
我谢我所生活的这个充满戏剧的时代,也谢与我生活在这同一时代的人们。所有这一切历史构成,都给我提供了一人生的契机,使我意外地有可能如愿从事自己钟的文学事业,将自己的心灵和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正是千千万万我的同时代读者一次又一次促我投也许并不是我完全能胜任的艰工作。现在,我总算能将自己的一些微不足的收获献给我的读者朋友。
那么,对于一个原本一无所有的农民的儿,还有什么不满足呢?